-->
慢性乙型肝炎-抖音百科
由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起的肝脏慢性炎症性疾病
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2]简称慢性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引起的肝脏慢性炎症性疾病,[3]轻度患者常见症状为乏力、全身不适、食欲减退等,病情严重者可有黄疸加重、腹水、出血倾向及肝性脑病等。[4] 人类对慢性乙型肝炎的认识是从1965年发现乙肝表面抗原开始的。[6]乙型肝炎病毒属嗜肝DNA病毒科,其基因组为部分双链环状DNA。[2]根据肝组织细胞的病变情况将慢性乙型肝炎可分为轻、中、重三度。[7]慢性HBV感染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尚未完全阐明。[2]HBV感染呈世界性流行。据WHO(世界卫生组织)报道,2019年全球一般人群HBsAg(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流行率为3.8%,约有150万新发HBV感染者,2.96亿慢性感染者,82万人死于HBV感染所致的肝衰竭、肝硬化或肝细胞癌等相关疾病。[2]该病的主要感染源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病毒携带者;[8]HBV经母婴、血液和性接触传播;新生儿及1岁以下婴幼儿的HBV感染慢性化风险为90%,而成人HBV感染慢性化风险<5%。[2] 慢性乙型肝炎的辅助检查有实验室检查、肝纤维化无创检查技术、影像学检查等。治疗方法有核苷(酸)类似物治疗;抗炎、抗氧化、保肝治疗;抗纤维化治疗等,其中常用药物有恩替卡韦、富马酸替诺福韦酯、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等。预防措施包括保护易感人群、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2]轻度患者一般预后良好。重度患者预后较差,约80%的患者在5年内发展成肝硬化,少部分可转为肝细胞癌。中度患者的预后居于轻度和重度之间。[5] 分型
根据肝组织细胞的病变情况将慢性乙型肝炎可分为轻、中、重三度。[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