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军的一个师团,最初完全仿制德国一个师的编制,约1.8万人,师团是基本单位,它有多种编制。但是后来随着战事的变化,作了多次改动,有的扩大,有的缩小,分为很多等级,存在于1891年至1945年。[1] 在战争之前,日军有十七个常设师团是日军的常备军,在1937年战争爆发之后,日军师团增加到24个,其主要部署为,其中朝鲜1个,日本国内2个,21个在中国,在七七事变之后,日军在中国境内兵力开始投入,1937年8月13日,淞沪会战爆发,此次参加会战的日军有五个师团参加。1938年时,日军先后经历了徐州会战、南京保卫战、武汉会战,日军师团兵力损失严重,为此在日本国内征兵扩展至34个,其部署为,日本国内1个,朝鲜1个,中国32个师团。中日战场逐渐僵持不下,日军进入太平洋战场,在盟军的进攻下,日军损失严重,急切补充兵员,在1941年,将师团扩军到50个,中国35个,朝鲜2个,日本国内4个,太平洋10个,到了1943年底,日本多个战场都进入了僵持状态,日军激增到70个师团,中国38个,朝鲜2个,日本国内7个,太平洋23个,在1945年日本投降前,暴增到169个师团。[1][2][3][4] 日本师团的暴增,是日本对外战争的产物,其对整个东亚地区带来了无穷的战火,其中第6师团曾发动了南京大屠杀,第3师团犯下的厂窖大屠杀等众多罪行。[5][3] 称谓由来
在近代以来,日本陆 军的最高一级固定编制单位是师团,它被视为基本战术兵团。师团指挥官通常为中将级别。在日本侵华战争和太平洋战争期间,日本陆军陆续组建了多个师团,以应对不断扩大的战争需求。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时,日本陆军有17个“常设”师团,而在随后的战争中,不断增加师团,直至1945年总共达到了169个师团。[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