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水原之战

唐武德元年于今陕西的战争
浅水原之战,指的是唐武德元年,秦王李世民在浅水原(今陕西长武西北)对陇西割据势力薛举父子的作战。[1]
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五月,李渊称帝。同年六月,薛举便亲自领军,开始了策划已久的大举东进。李渊命秦王李世民为元帅,统领八总管约40000人的兵力前往迎战。[2]八月,薛举正欲乘胜攻长安,突然病死,其子薛仁杲继位,暂时停军折墌城(今甘肃泾川)。
618年冬,唐以李世民为元帅,出兵进击薛军,于是爆发了浅水原之战。十一月唐军进至高墌,薛仁杲派其大将宗罗睺率兵迎敌。唐军数将屡次请求出战,但李世民汲取第一次失败的教训,坚壁不出。两军相持六十余日,薛军粮尽,士气逐渐涣散,其将梁胡郎、翟长孙等先后率所部降唐。李世民见薛军兵疲,又增派右武侯大将军庞玉出薛军之右,在浅水原之南布阵,以进一步吸引薛军的兵力,自己则亲率主力自原北击其后,身先士卒,突入敌阵。宗罗睺仓促率军迎战,受到唐军的前后夹击,队形大乱,大败而逃。李世民率两千余骑兵追击。薛军士气低落,纷纷投降。仁杲见大势已去也只得出降。唐军收编薛军万余人。[1]
浅水原之战,唐朝平定陇西,消除西顾之忧,保障了关中安全。[1]薛军灭亡,加快了唐王朝对全国统一的步伐,为唐朝统一全国打下了坚实基础。[3]

战役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