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潢府

内蒙古赤峰巴林左旗的古建筑
临潢府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巴林左旗林东镇南郊,辽代称上京,是契丹建国初期在本土兴建的第一座京城,是辽国早期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中心。上辽会同元年(938年)契丹灭后唐燕云十六州,改国号为“大辽”,同时将“皇都”改称为“上京”,府曰临潢府。辽上京是契丹建国之初设立的都城,是辽代历史上第一座都城,也是我国古代漠北地区的第一座都城。[1]
临潢府始建于公元918年,初名皇都,公元926年扩建,公元938年改称上京,为辽五京之首。城址平面略呈“日”字形,由皇城(北)和汉城(南)两部分组成,总面积约5平方公里,北部皇城内建有宫城,形成“回”字形,辽上京双城并列和宫皇城环套的平面布局,是“因俗而治”和“皇权至上”统治思想的表现,是我国古代都城形制布局的一种重要模式。这种模式对于金、元、清诸王朝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在我国乃至世界古代都城发展史上有着重要地位。[2]
1961年3月4日,辽上京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21年,辽上京遗址入选“百年百大考古发现”;2022年,辽上京遗址被列入第四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名单;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辽上京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正式揭牌,这也是内蒙古自治区首家国家考古遗址公园。[2][3]

历史沿革

上京临潢府城故地原称“苇甸”。耶律阿保机选定作政治中心后,建有“龙眉宫”,通常被称作“西楼“。据史料记载,从唐代中期以来,辽上京故址就一直是契丹迭剌部的主要居地。唐天复元年(901年),耶律阿保机成为迭剌部夷离堇,对外征讨接连告捷。天复三年升为契丹总知军国事的于越王,阿保机的领袖地位得到巩固。这时,“西楼”已经成为契丹部落联盟的决策中心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