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节

一种结构单位
音节(syllable)是自然辨别的最小语音单位,由不同音位组合构成,每种语言音节的结构和类型都有自己的特点。在音节发音时,发音器官经历一次肌肉紧张的过程,由弱到强再减弱。[1][3]
音节的明确定义始于公元前一千多年前,由古希腊和古印度文法学家开始研究和定义。随着时间推移,音节的概念和分类逐渐完善。21世纪初,Gimson's Pronunciation of English的第6版被广泛认可和使用,详细阐述了音节的定义和分类。这个定义经过三千多年的完善,才为音节理解奠定了基础。[4]
音节的结构类型包括领音、起音+领音、领音+收音、起音+领音+收音,由元音或紧张度最高的辅音充当领音,辅音充当起音,收音可以是辅音或元音。汉语普通话的音节结构包括声母韵母和声调。汉语音节最多由四个音素组成,韵腹是必须的。辅音韵尾比元音韵尾少,音节界限分明。复元音由两个或三个连续的元音组成,发音时肌肉只紧张一次。复元音分为二合元音、三合元音。复辅音是同一个音带内两个或多个辅音的连续组合,表现出紧张度的渐强或渐弱。[1]

产生

音节的明确定义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一千多年前,当时古希腊和古印度的文法学家开始对音节进行研究和定义。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音节的认识不断深入,逐渐完善了音节的概念和分类。到了21世纪初,2001年出版的第6版Gimson's Pronunciation of English这本书对音节的论述得到了广泛认可和使用,它详细阐述了音节的定义和分类。这个定义经历了三千多年的不断完善和健全,为我们今天对音节的理解奠定了基础。[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