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击木是雷击中树木的一种自然现象,落雷接触到树木时转化成热效应、机械力效应,并伴随产生的一些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1]
发生原理
落雷在能量释放过程中产生数十万甚至是数百万的冲击电压。当落雷接触到树木时就会转化成热效应、机械力效应,并伴随着一些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1]
雷击木劈痕的形成,首先是由于雷击带来的热效应。雷击点的发热量约为500~200000MJ,可以使雷击点位置的表面出现变色、烧焦甚至是融化的现象。然后,雷电流的高温使它通过树木时被击物体内部水分受热急剧气化,封闭于树体内的气体剧烈膨胀,致使内外压差逐步变大,进而在被击物体内部出现了强大的机械力,使树木遭受破坏,甚至出现炸裂成碎片的情况。树内水分气化膨胀,树体内压力变大。为了平衡压差,水汽冲破薄弱的部位,造成树体相应部位沿木纹方向的纵向劈裂。[1]
空心的树发生燃烧的概率更大,类似于“烟囱效应”。这是因为管道的内外温差给火苗带去了压强差,热空气上升排出管道,冷空气下降挤进管道。如此一来,内部的氧气浓度变高,火自然就烧的又高又旺。[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