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望远镜

观测天体的工具
天文望远镜(Astronomical Telescope)是收集天体辐射并能确定辐射源方向的天文观测装置,通常指有聚光和成像功能的天文光学望远镜。[1]
自1609年意大利天文学家伽利略·伽利雷(Galileo di Vincenzo Bonaulti de Galilei)创制第一架天文望远镜以来,直到20世纪30年代建成第一架在无线电波段探测来自天体的射电望远镜之前的300多年间,天文望远镜就是光学望远镜的同义语。按照成像原理光学望远镜分为三大类:用透镜作物镜的称为折射望[yuán]镜,用反射镜作物镜的称为反射望远镜,兼用诱和反射镜作物镜的称为折反射望远镜。进入20世纪,反射式望远镜迎来了它的黄金年代,如1930年,德国施密特(Bernhard Schmidt)将折射望远镜和反射望远镜的优点结合起来,制成了第一台折反式望远镜。1948年,帕洛玛海尔望远镜建成,它是世界上第一个口径突破3米的现代科学望远镜。至1980年前后,进入天文望远镜发展的黄金年代,各式各样种类繁多功能各异的望远镜纷纷被投入使用。1957年人造卫星上天后,空间望镜可以观测到整个电磁波段。[3][4][5][6]
截至2023年,世界上最大的全可动天线射电望远镜是口径110米x100米的格林班克射电望远镜(GBT),最大的固定天线射电望远镜是中国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被誉为中国天眼)。[3][4]

命名

astronomical来自1550年代,“与天文学有关的”。流行的意思“巨大的,涉及天文学中的非常大的数字”(如天文学中的大小和距离)可追溯至1899年。Astronomical unit(缩写A.U.)“地球太阳的平均距离”,用作空间距离的度量单位,始于1909年。[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