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场会议会址

位于贵州省的会议会址
猴场会议会址,位于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瓮安县猴场镇下司社区,是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会址原为宋泽生住宅,始建于1912年,[1]总占地面积6667平方米。[2]
1934年12月31日晚至次日凌晨,中共中央在猴场村宋家湾宋泽生(宋小安)住宅召开政治局会议,通过了《关于渡江后新的行动方针的决定》。[2]1948年,宋泽生与内弟吴殿山因产业纠纷,将该房拆卖一空。2003年,在中央、省、州及瓮安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猴场会议会址部分构件被收回并在原址上原貌修复。2004年,猴场会议会址完成布展正式对外开放,2006年,猴场会议会址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5月,该会址被中宣部列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并实施免费开放。[3][4]2019年10月,国务院公布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猴场会议会址位列其中。[5]
猴场会议会址是一座集藏式风格与当地民居为一体的木结构四合院,俗称“一颗印”。内有正厅5间,下厅和厢房各3间,中间为石嵌天井,四周有砖砌桶墙。[4]猴场会议会址包括会址、猴场会议纪念馆、毛泽东行居、红军干部团旧址和红军干部团休养连旧址等。[2][4]

历史沿革

猴场会议会址原为宋泽生住宅,始建于1912年。[1]1934年12月31日晚至次日凌晨,中共中央在猴场村宋家湾宋泽生(宋小安)住宅召开政治局会议,史称“猴场会议”,会议通过了《关于渡江后新的行动方针的决定》。[6][2]1948年,宋泽生与内弟吴殿山因产业纠纷,将该房拆卖一空。[4]1982年8月,瓮安县县政府将此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定名“猴场会议遗址”。 1983年,立“遗址”碑一通加以保护。1997年,更名为“猴场会议会址”。 1998年初,着手征地,开始恢复会址建筑。[3]2001年,开国上将、国防部原部长张爱萍在会址大门上方题了 “猴场会议会址”6个大字。2003年,在中央、省、州及瓮安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猴场会议会址部分构件被收回并在原址上原貌修复,2004年完成布展正式对外开放,同时,贵州省委省政府将其列为“贵州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4][3]2006年,猴场会议会址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年10月,“猴场会议·毛泽东行居”和“猴场会议·红军干部团休养连旧址”布展完毕,正式对外开放。2009年5月,该会址被中宣部列为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并实施免费开放。[3][4]2019年10月,国务院公布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猴场会议会址位列其中。[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