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初三先生(过程稿)

北宋理学的先驱者
宋初三先生指生活在宋朝初年的胡瑗(安定先生)、孙复泰山先生)、石介徂徕先生)三人,其昌明师道、经世致用,一洗晚唐骈文流行、儒学衰歇的颓废局势。南宋理学家在追溯理学产生源头时,合称三人为“宋初三先生”,认为他们在思想上开风气之先,为后来理学的创立奠定了思想基础。黄宗羲之《宋元学案》把安定和泰山两学列于首卷,赞其“开伊洛之先”,认为宋朝理学虽至伊洛而精,实自三先生而始。[1][2]
[yuàn]曾为理学创始人程颐的老师,孙复与胡瑗同学十年,石介为孙复弟子,传统推重三先生的看法可能和重视师承有一定的关系。如果从更广的角度俯瞰北宋前期的思潮发展,不仅三先生,范仲淹欧阳修为首的庆历时代的知识群体及其思想动向都值得重视。从历史上说,胡瑗是经范仲淹推荐,才得以白衣召对,授官秘书郎孙复也因范仲淹之荐始入国子监任直讲;张载年轻时是受了范仲淹的劝告,才专意于儒学,成了北宋道学的主要代表之一。欧阳修在当时古文运动和排佛活动中影响很大,这些活动可以看成韩愈时代工作的直接延续。[3][4]
三先生的思想各具特色,胡瑗大胆疑经,以儒言理,关注形上学问题;孙复批驳佛老,倡导教育以儒道为本;石介易学古文思想方面颇多发见,提出文必有源、文本诸识等作文方法。总体来看,三先生处于唐宋儒学转型时期,学术旨趣从传统重章句注疏的经学向重义理轻注疏的理学转向,关注重点由治道三纲五常之说转向天理形上性命之学。三先生作为这一学术变革的参与者和推动者,他们的思想既对汉唐儒学所讨论的问题有所继承,又提出了一些新的问题,在唐宋儒学转型中具有重要意义。他们所展现出的宋代士大夫人格,以及在传道明儒中作出的贡献,为儒学的复兴提供了思想与社会基础 ,促成了孟子地位的上升,以及社会范围内崇儒重道的社会风气。[2][3][5]

名称由来

胡瑗孙复石介三人是宋代理学的先行者。其昌明师道、经世致用,一洗晚唐骈文流行、儒学衰歇的颓废局势,开创理学风气之先。南宋理学家在追溯理学产生源头时,合称三人为“宋初三先生”,认为他们在思想上开风气之先,为后来理学的创立奠定了思想基础。黄宗羲宋元学案》把安定和泰山两学列于首卷,赞其“开伊洛之先”,认为本朝理学虽至伊洛而精,实自三先生而始。[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