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秩序原理

1960年海耶克所著的书籍
《自由秩序原理》是英国自由主义经济学家弗里德里希·奥古斯特·冯·哈耶克创作的政治哲学著作,首次出版于1960年。在该书中,哈耶克基于人的理性的有限性和社会秩序的自发性,批评了新自由主义主张的国家干预思想,为古典自由主义的自由、法治理论作了全面、深刻的辩护。该书认为自由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不存在强制。自由的社会秩序是对公民产生极小的强制并带来物质好处的秩序。一个自由的社会才能更好地应对机遇偶然的事件,获得文明发展的更多的动力。压抑自由必然导致文明的没落。书中还讨论了公共政策的实际问题,指出政府应当在市场之外提供一个最低限度的福利保障系统。《自由秩序原理》是哈耶克自由主义理论体系中一部重要的代表作,在此书中,哈耶克对当代社会理论的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即以自发秩序为依据,阐明了其制度变迁的思想。

创作背景

两次世界大战对传统西方文明造成了严重冲击,加上欧美先后陷入了经济危机的困境,西方传统自由主义走入低谷。在这一时期,批评古典自由主义的凯恩斯成为自由主义的代表。直到哈耶克于1944年发表的《通往奴役之路》,自由主义方才转入战后的复兴阶段。哈耶克以恢复古典自由主义理念为论述目标,先后发表了一系列论著阐释他的自由主义思想。《自由秩序原理》就是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一篇。
1950年,哈耶克到了美国芝加哥大学,但他并没有进入经济系,而是进入社会思想委员会。在此期间,他除了每年冬季讲授一门“西方经济思想史”课程和指导研究生外,其余时间致力于建构自由哲学的完整体系,并正式开始写作《自由秩序理论》。哈耶克在《自由秩序理论》一书《序》中写道:“本书虽在美国撰写完成,而且我也已旅居美国约达十年之久,但我仍不敢说本书是以一个美国人的观点写成的。我的青年时光是在我的母国奥地利度过的,而此后在大不列颠则度过了近二十年的成年生活并且还成了这个国家的公民,所以我的思想也形成于这两个国家。”
在1950年搬到芝加哥时,哈耶克已经在撰写《理性的滥用和衰落》的文章,一些早期的发现已经在《个人主义和经济秩序》(1948年)中发表,更多的内容将在《科学的反革命》(1952年)中发表。他对社会转变与科学知识呈现方式之间的联系很感兴趣。与经济系的成员相比,他在社会思想委员会上表现得更好。1954年3月7日,哈耶克向古根海姆基金会申请资金,用于他前往意大利希腊的旅行。他这样做不仅是为了研究约翰·斯图尔特·密尔,还因为他相信访问这些非工业化地区将帮助他更好地理解传统和文化是如何在农业社会中发展的。他关注非理性但非言语明确的规则和传统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