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殖道瘘

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生殖器与其毗邻器官之间形成的异常通道
生殖道瘘(genital fistula)[2],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生殖器与其毗邻器官之间形成的异常通道,[1]属于生殖器官损伤性疾病。[3]生殖道瘘在临床上以尿瘘(urinary fistula)最常见,其次为粪瘘(fecal fistula),[1]粪瘘中又以直肠阴道瘘最为常见。[9]对于直肠阴道瘘的记载,中国最早出现于《山海经·中山经》:“食者不[yōng],可以为瘘。”[10]隋朝大业年间(605-616年)巢元方所著的《诸病源候论》就已记载由产科原因所造成的泌尿生殖瘘。[11]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表明,全世界约有200万产科尿瘘病人,每年至少有5万~10万新发病例;[9]阑尾切除术后引起粪瘘的发生率为0.7%~3.7%,[12]85%~92%的直肠阴道瘘由产伤引起,在发达国家阴道分娩直肠阴道瘘发生率为0.06%~0.1%,在发展中国家这一比例更高。[10]
尿瘘的病因包括产伤、妇科手术损伤等,外伤、膀胱结核、晚期生殖泌尿道肿瘤、子宫托安放不当、局部药物注射治疗等也可能导致尿瘘;粪瘘可由产伤、盆腔手术损伤、感染性肠病、先天畸形、长期安放子宫托不取、生殖器恶性肿瘤晚期浸润或放疗等因素引起。产后或盆腔手术后出现阴道无痛性持续性流液是尿瘘最常见、最典型的临床症状,合并尿路感染者有尿频、尿急、尿痛及下腹部不适等症状;阴道内排出粪便为粪瘘的主要症状。[1]生殖道瘘的检查包括病史询问、妇科检查、亚甲蓝试验、靛胭脂试验、排泄性尿路造影、直肠超声等。[9]通过上述检查并发现漏出液中的电解质肌酐水平接近尿液,则高度怀疑有尿瘘可能,大瘘孔时阴道检查即可发现,小瘘孔则通过触摸瘘孔边缘的瘢痕组织也可初步诊断;[1]诊断粪瘘较尿瘘简单,除先天性粪瘘外,一般均有明显发病原因,[9]根据病史、症状及妇科检査不难诊断。[1]
手术修补为尿瘘的主要治疗方法,非手术治疗仅限于分娩或手术后1周内发生的膀胱阴道瘘和输尿管小瘘孔,留置导尿管于膀胱内或在膀胱镜下插入输尿管导管,4周至3个月有愈合可能;粪瘘的主要治疗方法也是手术修补,[1]术前可口服肠道抗生素、甲硝唑等药物控制肠道细菌[6]绝大多数尿瘘可以预防,提高产科质量、预防产科因素所致的尿瘘是关键,粪瘘的预防原则与尿瘘相同。[1]预后方面,尿瘘初次修补的复发率为15%~18%,而二次修补术后的复发率达30%~40%,分娩引起的尿瘘预后更差;[13]粪瘘一旦通过内科手段使原发病得到控制,瘘孔可能会自行愈合。[1]

定义

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生殖器与其毗邻器官之间形成的异常通道被称为生殖道瘘,[1]英文名为“genital fistula ”,[2]是一类使患者十分痛苦的生殖器官损伤性疾病。[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