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科

天门冬目下一科的统称
1
4
兰科(Orchidaceae)为木兰纲(Magnoliopsida)天门冬目(Microspermae)下的一科植物,根据多识植物百科2023年11月17日统计,全科约有815属,22000-27000种。据2013相关研究数据统计,中国兰科植物资源丰富,约有194属,共有1388种[1]。兰科植物主产于全球热带亚热带地区,少数见于温带、寒冷与高山地带[2][3];在中国云南、海南、台湾等热带地区以及浙江、安徽、江苏等亚热带地区,兰科植物种类相当丰富;河北甘肃省等温带区、青藏高原等高寒区,种类和数量明显减少[2]
兰科植物多为地生、附生或腐生草本,极少为攀援植物[3],绝大多数生长在湿润、温暖、有散射光且排水良好的地方,不同种类对水分、温度、遮荫等环境要求不同[2]。兰科植物有块茎、根状茎假鳞茎;叶基生或茎生;总状花序圆锥花序,单花或多花;花两性,通常两侧对称[3]
兰科植物形态、习性多样化,花部结构高度特化,是被子植物中进化程度最高的类群,也是生物学研究的热点类群之一,对研究植物多样性演化和区系地理具有重要的生态、科学价值[4];同时,兰科植物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如兜兰属(Paphiopedilum)、万代兰属(Vanda)、石斛属Dendrobium )等[2][5];据《中华药典》记载,兰科植物的一些种类还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如天麻Gastrodia elata )、霍山石斛Dendrobium huoshanense)等[6]香荚兰Vanilla planifolia )为一种名贵的天然香料,并可广泛用于各种食品的加香,素有“食品香料之王”的美誉[7]铁皮石斛Dendrobium officinale)的鲜条可作为鲜品食用,花可烘干制茶[8]春兰可制成品质优异的乌龙茶[9]
兰科植物对环境的依赖性比较强[10],因栖息地生态环境的变化、人类过度采集、保护区保护措施不当等因素,兰科植物多为珍稀濒危植物[6][11]。兰科中有较多植物已被列入世界保护名录中,如在《国际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中,截至2023年数据统计,兜兰属、石斛属杓兰属等多个属的种类被收录并评估[12][13][14]。全世界所有的野生兰科植物均被列为《野生动植物濒危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的保护范围[10][15],占该公约植物保护的90%以上,是植物保护中的“旗舰”类群[10]。在中国《全国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规划》(2001-2030年)中,把兰科植物列为15类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之一,可见兰科植物的保护已日趋得到全世界的高度重视[16]
兰科植物是世界著名的花卉,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西方有些国家以某种兰花作为国花,关于兰花的历史起源,民间流传着各种奇幻故事、神话和传说[17];兰花文化在中国可以追溯到公元前600-1000年[2],并在宋、元、明清代迅速发展,出现了大量关于兰花的图志、药书、以及诗词绘画、专著,如《兰谱》《花镜》《兰竹图》等。[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