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彦㧑

朝鲜半岛罗末丽初时期的文学家
崔彦㧑,生于868年,逝于944年,原名慎之,[1]来自金城(现今的韩国庆州)。他是朝鲜半岛罗末丽初时期的文学家,与崔致远、崔承祐并称为一代三崔,共同在文学领域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人物生平

崔彦㧑,“自幼才学出众,性格宽厚。”他在18岁时(885年)前往唐朝游学,并成功通过礼部侍郞薛廷珪主持的科举考试。当年,他与渤海国宰相乌炤度之子乌光赞一同及第,但乌炤度请求更改名次,希望其子排名在崔彦㧑之前,然而唐朝朝廷因认可崔彦㧑的才学优秀而拒绝了此请求。42岁(909年)时,崔彦㧑返回新罗,并担任了执事省侍郎和瑞书院学士的职务。在高丽太祖开国后,他带着全家投奔,并被任命为太子王武的师傅,负责文化教育工作。他拟定了宫院的额号,并受到高丽贵族的广泛尊重。崔彦㧑的职位不断上升,最终担任了大相、元凤大学士翰林院令、平章事等要职。在天福八年(944年)去世,享年七十七岁。高丽惠宗王武对他的去世表示哀悼,并赠予政匡的称号,赐谥文英。[2][3]

人际关系

崔彦㧑共有四个儿子,分别是崔光胤、崔行归、崔光远和崔行宗。[2]其中,崔光胤作为宾贡进士曾游学后晋,后被契丹国俘虏,但因其才能被任命为官员。他在出使龟城期间,得知契丹将侵略高丽,便写信给当地的蕃人告知高丽朝廷,这一行为间接促使高丽朝廷选调了三十万士兵,组成了名为“光军”的军队。崔行归则游学于吴越国,并受到吴越王的赏识,被任命为秘书郎。然而,他在返回高丽后,作为高丽光宗的宠臣,最终遭遇了不幸并被处死。崔光远则官至秘书少监,其子为崔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