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组建的基地
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研究中心是以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为依托单位,定位于建成世界一流的基础前沿科学中心和物质科学研究基地。[2]
2017年11月21日,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研究中心获科技部批准组建。[3]2023年,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研究中心白雪冬研究员、王立芬副研究员团队,通过发展原位冷冻电镜,借助像差矫正透射电子显微镜和低剂量电子束成像技术,成功实现了以分子级分辨率观测冰的生长结晶过程,并原位表征结构的演化。[4]
截至2020年,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研究中心在学科方向上聚焦凝聚态理论与模拟、量子功能材料与低维结构、新奇量子现象探索、凝聚态物理极限探测、凝聚态物理前沿交叉与应用等5个重点领域,整合了超导、磁学、表面物理等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凝聚态理论计算等6个中科院重点实验室的优势科研力量,拥有15名两院院士、38名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该中心获得过各项国家科技奖26次,入选中国科学十大进展9次。[5]

组建背景

国家研究中心是适应大科学时代基础研究特点的学科交叉型国家科技创新基地,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加强基础研究和创新能力建设,依据《国家科技创新基地优化整合方案》的任务要求,科技部会同有关部门启动国家研究中心组建工作。根据专家论证意见,经研究,决定批准组建北京凝聚态物理等6个国家研究中心。[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