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景崇

五代后汉时凤翔节度使
王景崇是五代后汉后晋、后汉和后蜀时期的一位官员和将领。[1][2][3]他出生于邢州(今河北省邢台市),年轻时从军,成为横海军(李嗣源)牙将。[4][5][6]后来,他在唐明宗的统治下升迁,担任通事舍人、阁门使等职务,并多次监军征伐。[7][8][9]在后晋时期,他担任左金吾大将军、宣徽使、监左藏库使等职务。[10][11][12]后来,他在后汉时期担任右卫大将军、凤翔巡检使,并推戴河中节度使李守贞为秦王,兴兵叛乱。他受到后汉隐帝部下赵晖的讨伐,但他成功招引了后蜀军队的援助。[13]然而,他在乾祐三年(950年)的战斗中失败,最终选择自焚而死。在他的一生中,他被描述为精明、敏锐和擅长说辞的人。

人物生平

少年从军,因为人明敏巧辩,被后唐明宗收为牙将,屡次升迁,拜通事舍人,历任引进阁门使,每次监军征伐,必用之。后晋时,王景崇任左金吾卫大将军,竟然自叹才非所用,后晋灭亡后,辽将萧翰入据京师,王景崇厚赂其将高牟翰以求大用,得到宣徽使、监左藏库的职位。刘知远建立后汉政权,王景崇归附,任右卫大将军,颇受信任。当时,后汉新立,凤翔节度使侯益、永兴节度使赵赞皆不从,侯益更召后蜀军队为助,刘知远深为忧虑,命王景崇率兵以迎回纥为名,将图之,王景崇行至陕西,后蜀兵进寇南山,王景崇纵兵击破之,被任命为凤翔巡检使。
王景崇来到凤翔,侯益未有行意,刘知远这时病死,王景崇犹豫,侯益趁机逃到京师,厚赂权臣史弘肇杨邠等人,弹劾王景崇,得授为开封尹,王景崇大怒,请求朝廷授其为凤翔节度使,但朝廷不从,反而调其为[bīn]留后,以赵晖为凤翔节度使。王景崇怒极而反,尽杀侯益家属,与永兴节度使赵思绾共推河中节度使李守贞为秦王,叛变,后汉隐帝即命赵晖讨伐,王景崇西招后蜀军队为助。
后蜀援兵行至宝鸡,为赵晖大将药元福、李彦从所败,赵晖包围凤翔,掘壕进攻,数以精兵挑战,王景崇坚不出战,赵晖于是派千人伪装成后蜀军队,循南山而下,声言救兵至矣,王景崇相信,尽出精锐突围,赵晖设伏以待之,王景崇兵大败,从此不敢复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