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鹀-快懂百科
黄鹀[wú](拉丁学名:Emberiza citrinella):属小型鸣禽。体重26.5-34克,体长160-200毫米。体羽似麻雀,头上、眉纹、眼后纹和颊部黄色;背栗灰,腰和尾上覆羽栗色;翼和尾羽暗褐,外侧两枚尾羽外翈[xiá]具大型白斑;颏、喉、胸和腹鲜黄,体侧有锈栗色纵纹。喙为圆锥形,与雀科的鸟类相比较为细弱,上下喙边缘不紧密切合而微向内弯,因而切合线中略有缝隙。 喜栖于林缘、林间空地、林间小道旁和荒地、耕地等处,见于有石楠及有矮丛的地带,冬季于农耕地。繁殖期间单独或成对活动,其他季节则成群。一般主食植物种子。非繁殖期常集群活动,繁殖期在地面或灌丛内筑碗状巢。分布于欧洲东到西伯利亚中部、高加索和伊朗,哈萨克斯坦,蒙古北部,日本和中国。 形态特征
黄鹀雄性成鸟(冬羽):头顶橄榄绿,羽基黄色,近端具黑色纵纹,顶侧暗橄榄绿色,具黑色纵纹;眼先和眼上鲜黄色,颊暗黄色而沾橄榄绿;耳羽上下有两条暗黑色纹,颧纹下有一暗色块斑;后颈和颈侧暗橄榄绿色,前颈橄榄绿,并直扩延至颈侧;下背、腰和翼上覆羽葡萄栗色,前者微具黑色纵纹,后者具发灰的羽缘,小覆羽较背部黄褐,中轴黑色,中覆羽黑色,黑宽缘以黄褐色,先端发灰,大覆羽黑色,有黄褐色羽缘;小翼羽、初级覆羽和飞羽暗褐色(乌贼墨褐),狭缘以灰绿色,次级飞羽缘以黄褐色,内侧次级 飞羽外翈黄褐;尾羽暗褐,羽缘为灰黄褐色,而外侧沾黄,最外侧两对尾羽的内翈有细长的白色楔状斑,次外对的白斑较小;喉、胸和腹黄色,喉部具少数暗橄榄绿三角形斑,胸侧、两胁和尾下覆羽暗黄色,具栗色轴纹,两胁还具黑色纵纹,覆腿羽暗黄.腋及翼下覆羽淡黄色,羽基发灰。夏羽和冬羽不同,色较鲜亮,且无灰及橄榄绿色渲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