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买后付又称先享后付或先用后付,由英文Buy Now Pay Later(BNPL)直译而来,指用户购物时,商家根据客户信用情况提供的赊销服务;选择先买后付支付方式的消费者可在限期内先享受商品(或服务),在一定期限内再支付价款,且免收利息。[1]
先买后付业务流程包括绑卡、授信、下单支付、还款。先买后付模式源起于北欧,2005年瑞典金融科技公司Klarna为便利网络消费者支 付流程,推出先买后付信用购服务。2012年后,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先后成立Affirm、Afterpay等公司专营先买后付业务。随着信用消费浪潮和移动支付的勃兴,Apple等大型科技公司以及Paypal、Visa等境外支付清算机构亦先后布局先买后付行业。2019年,微信与淘宝先后试行先买后付(微信产品名为先享后付,淘宝为先用后付)。截至2022年,拼多多、美团等大型网络电商平台多数均开通了先买后付服务。同时亦有如西瓜买单等App, 脱离电商平台,独立提供先买后付应用产品。[1]2023年3月,苹果允许消费者先购物后付费的Apple Pay Later服务在美国正式上线。[2]2024年6月,苹果宣布将关闭先买后付服务Pay Later。[3] 先买后付业务监管对策应该严守“金融业务持牌经营”红线,遵循“同样业务同样监管”原则;探索将先买后付业务纳入金融监管框架,开展审慎监管;坚持底线思维与鼓励创新转型升级相结合。[1]
定义
先买后付指用户购物时,商家根据客户信用情况提供的赊销服务。与信用卡不同,先买后付不收取任何利息和手续费,还款期数可自主选择,大幅降低了购买门槛和一次性支付压力。同时,先买后付的授信门槛低于信用卡,可以实现更广泛的客户渗透面。[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