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元厚

高丽王朝中期外戚
任元厚(1089年—1156年),高丽王朝中期外戚、大臣。原名元敱,晚年改名元厚,宰相任懿之子,高丽仁宗恭睿太后任氏之父。去世后被追封"贞敬"的称号,享年六十八岁。[1][2]

家族背景

任元厚的父亲任懿字忠恭,父任顥为太子太傅,母李氏。曾任大福庆教父、御史大夫中书舍人、宰相等,并出使中国及女真。在其职业生涯中,任懿被认为廉正谨慎,历事三朝,最终被授予"贞敬"的称号,并在去世后获得盛大纪念。[1]

人物生平

任元厚登第后,在仁宗初年,逐步升迁至殿中内给事,后出任陜州守,转任开城府守,均有政绩。高丽国王纳任元厚之女为妃,于丁未年(1127年)八月授予他礼宾少卿、御史杂端等职,之后迅速提升至参知政事,改任同知枢密院事。妙淸和白寿翰以邪说迷惑众人,任元厚上书请求诛杀他们以杜绝祸患,但未被采纳。后再次任参知政事、判工部事,晋升为中书郎平章事。西京叛乱时,诏命元厚为中军帅,随后命元厚留守都城。后赐同德佐理功臣号、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傅。随后任判兵部事,改任门下侍郎平章事,表让崔溱,但未被采纳。不久后,任判吏部事,选拔官员非常公正,人们称赞他“山濤蔑以加矣(山涛也无法超越)”。皇统五年(1145年)十二月加授守太保、判西京留守事。[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