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助土族自治县

中国青海省海东市辖县
互助土族自治县位于中国青海省东北部,北接海北州门源县,东连甘肃省天祝县、永登县和海东市乐都区,西临西宁市大通县,南与西宁市城东区、海东市平安区毗邻,总面积3424平方千米,辖7镇1街道11乡、294个行政村、8个社区。截至2024年,互助土族自治县总人口40.14万人,有土、藏、回、蒙等少数民族群众11.26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28%,其中土族人口7.5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8.7%,占中国土族总人口的32.3%,是中国土族人口最多、最为集中的地方和中国唯一的土族自治县,被称为“彩虹的故乡”。[3]
互助土族自治县境内地势北高南低,平均海拔2200-3200米,属大陆性寒温带气候,年平均气温5℃左右,无霜期130天左右,年平均降水量502毫米,年平均蒸发量1265.6毫米,年相对湿度64%。[4]互助土族自治县地区早在5000年前就有先民繁衍生息,秦时与现今的西宁乐都大通湟中门源等地区统称为湟中地。汉时,互助土族自治县隶属临羌县管辖,隋时隶属西平郡管辖,唐时由[shàn]州都督府管辖,宋元时期隶属西宁州,明清时期先后由西宁卫西宁府管辖。1930年9月29日,互助土族自治县正式建县。1949年9月12日,互助土族自治县解放。1954年2月14日,正式成立互助土族自治区。1955年,互助土族自治区改为互助土族自治县。[3]
2022年上半年,互助土族自治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6.31亿元,增长2.4%;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8.3亿元,增长9%;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4.78亿元,下降5.5%;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64亿元,下降37.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49亿元,下降7.5%;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779.24元,增长5.7%;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974.51元,增长6.1%。[3]
2018年,互助土族自治县被列为全中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5]2018年,互助土族自治县被国家民委命名第六批中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区(单位)。[6]2019年,青海省人民政府批准互助土族自治县退出贫困县序列。[7]2019年,互助土族自治县入选全中国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单位。[8]2020年,互助土族自治县入选2017-2019周期国家卫生乡镇(县城)命名名单。[9]

历史沿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