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苏里江

黑龙江支流
1
4
乌苏里江(英文名:Ussuri River[2]),是中国东北地区黑龙江南岸的支流[4],古有安居骨水、阿里门河、阿速江等名称[3][10],位于中国黑龙江省东部[11],其流域范围为东经129°48′~138°06′,北纬43°24′~48°54′[4]。1860年,沙俄通过不平等的《中俄北京条约》,割去中国乌苏里江以东4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乌苏里江遂成为中国与俄国的界河。[10]乌苏里江有东西两源,东源为乌拉河,发源于俄罗斯境内奥勃拉奇纳亚山南麓;西源为松阿察河,发源于兴凯湖,在哈巴罗夫斯克(伯力)注入黑龙江[12][9]。河流长度890公里(一说905公里),其中从松阿察河口以下至黑龙江口492公里为中俄界河,流域面积18.7万平方千米[9],河口处多年平均径流量623.5亿立方米[13]。乌苏里江流域中国一侧黑龙江省境内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的河流共169条。[14]主要支流包括中国的穆棱河挠力河和俄罗斯的伊曼河、比金河[15]。河流分上、中、下游三段,由河源到伊曼河口为上游,伊曼河口到挠力河口为中游,挠力河口以下至黑龙江汇合口为下游[16]
乌苏里江的形成,是由于在晚更新世纪末,它沿着霍特深断裂带切穿了珍宝岛附近的峡谷,并夺取了原本流入兴凯湖的多个水系,使其外泄。其整个河道由南到北穿行在中国的完达山脉和俄罗斯的锡霍特山脉之间广阔的纵谷中,上游地势稍高,主要为盆地和平原;中、下游地势低洼平缓,地面强烈沼泽化,主要为平原、山地和湿地[5][17]。乌苏里江流域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夏季短暂而温暖多雨,冬季漫长而寒冷干燥[6][8][18]。截至2016年9月,乌苏里江流域共有省级以上的自然保护区8个,总面积达到88万公顷以上,占区域行政面积的23%以上[19]。乌苏里江流域保护区内有各类植物1200多种,其中有国家级野生保护植物15种。野生动物种类繁多,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鸟类50多种,国家重点保护兽类14种,盛产名贵北方冷水鱼类40多种[20][11]
乌苏里江流域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丰富,有20多处国家AAA级以上景区,包括月牙湖兴凯湖关帝庙虎头要塞纪念馆及遗址等[21][22][23]。乌苏里江流域历史悠久,自史前氏族开始一直有人居住,农业、渔业发达,在此地产生了远古时期肃慎族新开流渔猎文化、女真族后裔赫哲族的伊玛堪文化、白山黑水烽火连天的抗联文化、建设北大荒的军垦文化等诸多文化[24][5]

命名

乌苏里江的名称最早见于辽、金时代,《金史》称其为“阿里门河”,亦叫作“阿里民忒水”[25][3]元朝演变为“乌图哩河”“忽吕古江”或“额多里河”,并在乌苏里江流域设阿速骨儿千户所[2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