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光

近代学者
姚光(1891~1945),一名后超,字凤石,号石子,又号复庐。[1]张堰人,为高燮之甥。7岁入私塾,11岁即能文,15岁入秦山实枚学堂,17岁(1907年)入上海震旦学校,未数月即因大病辍学,遂乡居自学。

人物生平

少年立志

少年时即不满清廷的腐败和丧权辱国,自题名曰“光”,号“复庐”即隐含光复汉土之意。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年仅13岁的他就在《觉民》杂志上发表《为种流血文天祥传》,借文天祥九死不屈的抗元故事,号召人民反抗清廷,“我愿我爱国志士效之、实行之,则胡儿虽狠,不难犁庭扫穴矣”。光绪三十年(1904年)作《新秋放歌》诗,有“江汉如故衣冠易,中原破碎沧神京。悲我同胞睡未醒,独上昆仑招汉魂”句,以后所作《题风洞山传奇》、《写恨》(1906年)、《哀秋(瑾)女士》、《伤春》等诗,均反映他忧国忧民的悲愤之情。甚至在偕新婚妻子游杭州度蜜月之际,亦不忘国事,有诗云:“极目前途岂有涯,未酬素志奈为家,相将其矢平生愿,载遍中原爱国花。”

南社社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