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水蚤

剑水蚤科剑水蚤属物种的统称
剑水蚤,即剑水蚤科剑水蚤属(拉丁学名:Cyclops,英文名:copepods)物种的统称,[1][2]是淡水浮游动物中一个重要类群。[3]剑水蚤在中国广泛分布。[4]剑水蚤营浮游生活,栖息地多样,主要分布于水底、湖泊、地下水等水域,也有些分布在水草、藻类丛中或植物的叶腋间等地方。[5]
剑水蚤体细小。头胸部卵圆形,占体的大部分。第一触角大,共14-18节,通常用以游泳。游泳肢五对前四对双枝型而多刚毛。腹部细长圆柱形,尾又备有一尾毛。无鳃,无心脏。[6]剑水蚤呈浮游生活,[5]雌蚤的卵藏于卵囊中而附于腹部两侧,产卵于淡水中,为浮游动物的主要组成部分。[7]它们是许多寄生虫的中间宿主,误食含剑水蚤的水容易引起裂头蚴病(Sparganosis)、丝虫病(Filariasis)等;[5]它也能残害鱼类未出膜的早期胚胎和初出膜的幼苗,使鲤、鳙、鲢等鱼类在人工孵化繁殖时,遭受一定损失,严重地影响鱼卵的孵化率。[8]

分类命名

命名

1785年,剑水蚤属学名“Cyclops”由穆勒(Müller O.F.)首次发表于《丹麦与挪威水域中的甲壳类昆虫或介壳昆虫》,F.W.蒂勒出版社,莱比锡哥本哈根,1-134页,索引,图版1-21。作者穆勒在丹麦挪威水域中发现、描述并以插图呈现该物种。[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