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鲁士

蒲鲁士
蒲鲁士(William Nesbitt Brewster),美国传教士,生于1862年12月5日,卒于1918年11月22日。他在中国传教26年,期间翻译了《新约圣经》,采用赣语罗马拼音书写,对中国基督教发展产生了影响。蒲鲁士还创办了多项教育和医疗机构,包括西式中学和兴仁医院,并参与了兴化大复兴。他的工作不仅限于宗教领域,还涉及社会福利和农业发展,如设立积谷仓收贮粮食和向美国出口荔枝。蒲鲁士的贡献被认为是赣语卫理公会的早期创始人之一。

人物经历

1888年蒲鲁士毕业于波士顿大学,随后前往新加坡传教。由于适应困难,他被重新派往福州教会传教站。在福建期间,他结识了伊丽莎白·费舍小姐,并与之结婚。
光绪十六年(1890),蒲氏来莆田主持美教会。同年,创办福音书院,自任院长,经常到街道、乡镇传教。二十三年(1897),在城内开设美兴书坊,经售宗教书刊。二十四年(1898),创办罗文《奋兴报》,广泛宣传教义。当时,废科举,立学堂。他顺时而动,创建西学堂,设英文、数学、格致等课程,兼授儒家经书和《新、旧约》,并选送学生到美国留学。次年(1899),开设美兴纺织局,给教会学生提供工读条件。
光绪二十九年(1903),蒲氏带莆田陈紫荔枝苗回国,种植于佛罗里达州,后传至巴西、古巴等国,被誉为“果中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