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菲佐-抖音百科
菲佐, 法国 物理学家,1845~1849年间,菲佐又和 傅科 合作研究了光的干涉,发明了一种干涉仪,并用此干涉仪发现了太阳光红外一端的不可见辐射和 可见光 服从同一规律,并曾测定过星体的运动速度和星体的直径。
生平简介 菲佐(Armand Hippolyte Louis Fizeau 1819~1896)法国物理学家。1819年9月23日生于 巴黎 。早年攻读医学,后转入 法兰西学院 学习光学,并在阿拉果指导下在天文台学习。1860年成为巴黎科学院院士。曾长期担任巴黎工业大学教授。1856年获得特里埃尼亚尔奖。1866年英国皇家学会授予他 伦福德奖章 。1896年9月18日于梵都尔逝世。 菲佐早年的研究工作大部分是和 傅科 合作进行的,这些研究大多与改进照相方法有关。他们用溴代替 达盖尔 照相术中的碘,从而改善了达盖尔照相术,并于1845年第一次摄得清晰的 太阳 表面像,开创了天文照相技术的新纪元。1848年,还用分光仪观察了 天体 光谱,又使用起偏振器独立地发现光谱的 多普勒效应 ,应用这一效应可测定天体的视向速度,因此被称为多普勒-菲佐效应。 使菲佐闻名于世的是他首创了在实验室的条件下进行 光速 测定的方法。1849年9月,菲佐利用旋转 齿轮 机构将通过两齿轮隙的光束用远处的反射镜“劈开”,从时间和拉长了的距离可在实验室测出光速,这样测得光的速度为315000千米/秒。对他的实验他自己评价说:“我最近用了一个新方法来观察光传递的速度,结果颇为成功。在我看来,它为准确研究这一重要现象提供了一个新途径。”在谈到他测得的光速值的误差时,他说:“初次实验提供的光速值,与天文学家们公认的光速值只有很小的差别。”1850年5月,他又利用这一方法测定了光在水中的速度,并与空气中的 光速 值进行比较,得出水中的光速小于空气中光速的结论。这一结论有利于光的本性的争论中波动说一派的观点,因此历史上它被认为是光的微粒说还是波动说正确的判决性实验,但这已是一个迟到的判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