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释以制其生

清朝防御蒙古的总体政策
“崇释以制其生”是清朝为维护其统治,防御蒙古南下侵略而制定的一项总体政策。这项政策旨在通过推广喇嘛教来加强对蒙古地区的控制。[1][2][3]

简介

清代边政纪略记载,清廷在蒙古族中大力提倡喇嘛教,无论贫富每家均有成员担任喇嘛。这是清廷对蒙古族的基本国策之一,全旗设有较大规模的喇嘛庙10处。喇嘛教盛行时期,全旗拥有喇嘛2100余名。喇嘛享有免服兵役、差役的特权,寺庙内拥有庙产、领地和庙丁。此外,清廷还禁止蒙古人学习和接触汉文化,如道光年间规定蒙古人只能使用满州蒙古字义命名,不得采用汉人字义,蒙古王公台吉等不得聘请内地书吏教授阅读或充当书吏,公文中也不能擅自使用汉文。清朝政府统治蒙古民族的传统指导思想是“众建以分其力,崇释以制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