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十八集团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部队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十八集团军于1985年由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十八军改编而成。[1][2]
2017年4月,第三十八集团军番号取消。[3]该集团军的历史可追溯至1928年参加平江起义湘军独5师第1团,之后汇入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因此7月22日(平江起义日期)为第三十八集团军的纪念日。在解放战争中,其名称为“东北民主联军第一纵队”,于1948年11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十八军”。在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中表现出色,被彭德怀誉为“万岁军”,其中松骨峰阻击战成为作家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的主要题材。

历史沿革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十八集团军的前身是1946年8月编成的东北民主联军第一纵队。该军的主力112师是彭德怀所率领的湘军独5师第1团于1928年发动平江起义创建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1930年以红五军为主的红三军团一举攻克湖南省省会长沙市,这是十年内战时期红军攻下的最大城市。红三军团,是当时的中央苏区红军两大主力之一,抗日战争中编为八路军115师343旅686团,参加了平型关战役。1939年编为山东区第1师随罗荣桓进军山东,创建敌后根据地。抗战胜利后编入八路军山东军区第1、第2师,陆续出关进入东北。此后山东军区第1、2师与东北军起义的第111师编为东北民主联军第一纵队,李天佑任首任司令。1947年改称东北野战军第1纵队。在东北解放战争中,1纵以“三下江南”“四战四平”名扬天下。[1]
辽沈战役结束后,1948年11月,1纵改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十八军,所辖第1师改称第112师,第2师改称第113师,第3师改称第114师。同时将辽北独立第10师划归三十八军建制,改称第151师,有近5万人,并组建了炮兵,工兵和汽车部队。接着迅速入关,参加平津战役。三十八军在平津战役中担任天津主攻,率先突破天津城防,歼灭国民党军2.7万,活捉天津警备司令陈长捷。主攻天津成为三十八军的第二个成名仗。在向全国进军的路上,三十八军还参加了宣沙,衡宝,广西滇南等大小战役。在整个解放战争中,三十八军从中国最北的松花江边一直打到云南中缅边境,纵横5000公里,转战11个省市,歼敌16余万,攻占大小城市100余座,解放了半个中国。[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