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海岳,1901年出生于江苏无锡,上世纪20年代即开始从事南明史研究,1949年后曾于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南明史课程,著有《哀蝉落叶集》、《涣花楼诗集》、《明清故宫词》、《重修清史商榷[què]》、《吴越国故迹考》、《禹迹考》、《订补历代州域形势》等著作多种。[1][2]并完成了史学著作纪传体版《南明史》。[3]文革中惨遭迫害,1968年被造反派挟持至南京明孝陵之顶摔落身亡。 人物生平
钱海岳(1901年-1968年),江苏无锡人,南明史研究家,文革受难者。
1925年毕业于北京朝阳大学政经科,师从梁启超、辜鸿铭等大家。1943年,任新疆学院院长兼中文系教授;1948年在南京开国文献馆任职;1949年回无锡,任无锡国学专修学校教授;1950年7月,去华东革命大学政治研究院学习。结业后分配至苏州市博物馆工作。曾任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苏州市委委员、苏州市政协委员。江苏建省后,调江苏省博物馆工作。1956年,调至江苏博物馆,1960年又到南京图书馆,并且应南京大学校长郭影秋之聘,在南大历史系兼授南明史。文化大革命运动初因曾表彰郑成功,被诬为宣传蒋介石“反攻大陆”,造反派将其拉到明孝陵,从上面将其推下跌死。 钱老纂[zuǎn]写的一部并列于《二十四史》且对之有补充作用的史学巨著《南明史》,在埋没40年后,终于于2011年5月得以正式出版,而此书是无锡籍史学家钱海岳耗费35年心血编撰而成。10月11日下午,市政协学习文史委与市档案局联手,在钱海岳诞生105年之际,邀请钱海岳先生的亲属和有关专家、学者20余人,举行出版和赠书座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