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隍庙-抖音百科
宁波市(府)城隍庙,道教庙宇,又称宁波郡庙,位于海曙区县学街22号。[1]城隍,又称城隍神、城隍爷。是中国民族宗教文化中普遍崇祀的重要神祇之一,由有功于地方民众的名臣英雄充当,是中国民间和道教信奉守护城池之神。正殿供奉宁波府正二品鉴察司城隍威灵公纪信大老爷,明洪武年间,被定名为“宁波府城隍庙”。殿堂建筑属南方大式建筑,红墙泥瓦,现在庙内主体建筑由照壁、大门、前天井、仪门、戏台、中天井、大殿、后天井、后殿,及东西偏殿和左右厢房组成。宁波城隍庙坐落于浙江宁波市中心繁华地带,是宁波地区重要的道教宫观,始建于梁贞明二年(916),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风雨沧桑,朝代更迭,宁波城隍庙也历经兴衰。[2] 简介
宁波府城隍庙,别称郡庙。郡庙位于海曙区县学街22号,始建于梁贞明二年(916),明洪武十四年(1381),明州易名为宁波,城隍神被正名为“宁波府城隍之神”,庙也因此被定名为“宁波府城隍庙”。整座建筑占地约47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4200平方米。平面呈中轴线对称格局,沿南北纵轴线上,建有照壁、大门、前天井、仪门、戏台、中天井、大殿、后天井、后殿,及东西偏殿和左右厢房。建成后屡遭火灾,现存的庙殿是清光绪十年(1884年)重建的。郡庙由照壁、头门、二门、戏台、大殿、后殿及东西偏殿和左右厢房组成,建筑完整,气势宏伟。戏台建得尤其精美,是单檐歇山顶,藻井呈鸡笼形,雕龙画凤,朱金装饰,远远看去,熠[yì]熠生辉。郡庙内保存着30余块碑刻及宋井等古迹。 城隍神
纪信,忠烈侯、汉朝将军,赵人。曾参与鸿门宴,随刘邦起兵抗秦。由于身形及样貌恰似刘邦,在荥阳城危时假装刘邦的样貌,向西楚诈降,被俘。项羽见纪忠心,有意招降,但纪信拒绝,最终被项羽用火刑处决。刘邦战胜项羽后,建都长安,在庆功会上想起了纪信的功劳,就对满朝文武大臣说:“纪信功高德重,没有他献计献策,怎能有我刘邦的今天?我封他为督城隍,把他的家乡改名为我先前的封号——汉王,把他的骨灰送家乡安葬,并建庙塑像,永远享受香火。”后来刘邦还下令全国各县城建城隍庙。故后人称纪信庙为“城隍庙”,纪信塑像为“城隍老爷”。宁波奉纪信为城隍的最早记载见于宋代赵方时的《宾退录》:“神之姓名具者,镇江、庆元(即宁波)、宁国、太平、襄阳、兴远、复州、南安诸郡,华亭、芜湖两邑皆谓纪信。”宁波百姓也因此认为纪信功高盖世,神威无比而将这名出生陇西建功河南,与宁波并无关系的异乡人奉为自己的保护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