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击机(interceptor),全称截击战斗机,属于战斗机的一种类型,[2]是以截击敌方入侵的战略轰炸机和巡航导弹为主要任务的战斗机,一般部署在战略要地附近或边境一线基地。[3]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战略轰炸与空中截击作战类型初具雏形。[4]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为应对盟军轰炸机,有针对性的研制了Me-163火箭战斗机、Me-262喷气式战斗机和Ba349毒蛇火箭截击机。[5][6]而美国也研制了P-61“黑寡妇”战斗机,该机成为日后现代截击机的雏形。[7] 20世纪50至60年代是高空高速截击机发展的黄金时期,主要国家研制并装备了多种型号的截击机,[8]如美国的F-102、F-106,苏联的“苏”-15、“米格”-15和英国的“闪电”等。[3]世界上第一种速度超过3马赫的战斗机是苏联米格-25高空高速截击歼击机,1964年首次试飞,1969年装备部队。[9]1970年12月21日,美国F-14“雄猫”战斗机进行了首次试飞。[10]米格-31战斗机于1982年正式列装苏联国土防空军,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空军/空天军成为其最大的装备对象。[11] 截击机主要承担防御性任务,专注于远程拦截敌方空中目标。因此,截击机设计时一般特别注重高空、高速和长航程飞行能力,并不特别强调机动空战能力。[8]截击机具备全天候作战能力,通常重量较重、航程远,装备有复杂的机载系统。[2]截击机设计特点包括速度快、爬升快、升限高、火控雷达搜索距离远、远距攻击力强和具有拦截低空入侵飞机的能力等,武器配置主要是中距空空导弹,辅以近距空空导弹和机炮。[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