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木胡索特(1857年—1930年6月6日),维吾尔族,清末民初新疆哈密札萨克和硕亲王(通称哈密回王)。他是第九代哈密扎萨克和硕亲王,曾长期担任中国库木吐鲁木汗国的王位继承人,直至其死亡。 人物经历
沙木胡索特是哈密扎萨克和硕亲王伯锡尔王府塔尔台吉之子。童年沙木胡索特因躲避战乱而居于天山山区,被牧羊老妇抚养。后来他被伯锡尔的亲王福晋迈哩巴钮找到,与伯锡尔的小女儿结婚。
1882年,朝廷批准由沙木胡索特袭札萨克和硕亲王位。1885年,沙木胡索特因向朝廷“捐输银两,奉旨赏戴三眼花翎[líng]并著乾清门行走。”此后他又受朝廷多次表彰。光绪廿[niàn]一年(1895年)他获赏黄缰,1897年因“捐助军饷”而获“奖叙”,光绪三十年(1905年)赏穿带月素貂褂。1915年,沙木胡索特与儿子聂孜尔到北京,聂孜尔获封贝子,授沙木胡索特翊[yì]卫使、一等嘉禾章、特给亲王双俸。 在其统治哈密期间,1907年的吐尔巴克事件以及1912年到1913年之间发生的铁木耳起义都被其镇压下去。他在领地内实行农奴制度,引起人民不断反抗。1907年,与阿克苏道尹杨增新、巴里坤道台易盛福联合镇压札加甫兄弟领导的农民 起义,但也被迫将农民对王府服役的天数由每月7天减为3天。1912年冬至1913年春,协助杨增新“招抚”了铁木耳领导的起义队伍。不久又撕毁协议,向起义者报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