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滩

海岸带泥砂在激浪流作用下形成的堆积地貌
海滩(Beach)[1],又称水上堆积阶地,是海岸带泥砂在激浪流作用下所形成的海倾斜的堆积滩地,其范围包括波浪发生破碎之处到高潮时激浪作用的上界[2]。海滩的地形、面积、结构状况并不固定,由于潮位的升降和海风引起的增水与减水作用,海滩能发生变化、移动[3]
根据近岸海水动力特征和地形特征,海滩可分为后滩、前滩、外滩;根据物质组成情况,海滩可分为岩石滩和沙质滩[4]。海滩地区具有气候、日光、海水、海砂等多种自然因子,是进行空气浴、日光浴、海水浴、海砂浴的理想场所[4]
对海滩进行研究是海岸带调查的重要方面,在水运工程建设中具有重要意义[2]。截至2020年7月,中国已完成或正在进行的海滩养护工程共有100余项,分布于全国35个沿海城市,海滩养护岸线总长度约120千米[5]

简介

英文:Beach;法文:Plage沿海岸分布,由松散泥沙或砾石堆积而成的平缓地面。海岸堆积地貌类型。一般分布在平均低潮线以上,向上延伸到组成物质或地形有显著变化的地带,即高潮线处,也称潮间带或海滨。按组成物质颗粒的大小,海滩可分为砾石滩(卵石滩)、粗砂滩和细砂滩。中国大连老虎滩青岛海滨浴场北戴河沿岸以及海南岛福建长乐沿岸发育的海滩多为细沙滩。海滩是波浪及其派生的沿岸水流综合作用的产物。外海波浪传入近岸浅水区,受到海底的摩擦作用,波锋变陡、波谷变缓,水质点运动轨迹呈现往复流动,而且向岸进流速度通常大于离岸回流速度,导致底部泥沙净向岸搬运,并被激岸浪的上冲水流带至海滨线上堆积。海滩物质一般上部较粗,滩坡坡度较大;下部物质较细,滩坡平缓。由于激岸浪及其冲流和回流的反复作用,使海滩沙成为分选最佳的沉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