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法念

南北朝时期官员
陈法念(502年—557年),南北朝梁朝人,梁武帝萧衍的附马[1]
祖籍鄢陵,徙居开阳县(今罗太盆地)。南梁时,陈法念为新、石二州刺史,封宋平郡公。[2][3]因中原战乱,群民南迁,陈法念便从河南省鄢陵县白沙村迁来岭南泷州开阳县的仁相村定居。仁相村即今罗定县围底镇古模村。当时的罗定县,还是“百越”后代俚、僚族居住的地方,社会还是很落后。陈法念从中原带来了先进的文化和生产技术,以诗书礼义传家,又同地方民族通婚联亲,逐渐成为这里的地方首领。[3]

人物经历

因中原战乱,群民南迁,陈法念便从河南省鄢陵县白沙村迁来岭南泷州开阳县的仁相村定居。仁相村即今罗定县围底镇的古模村。当时的罗定县,还是“百越”后代俚、僚族居住的地方,社会还是很落后。陈法念从中原带来了先进的文化和生产技术,以诗书礼义传家,又同地方民族通婚联亲,逐渐成为这里的地方首领。[3]在岭南除西江陈法念与高凉冯冼氏,钦州宁氏,史称三大岭表酋长。[4]
陈法念任石州刺史时,广屯田,省力役,后交州李贲反叛,陈法念率兵随陈霸先攻打李贲,得到梁武帝萧衍的赏识,封郡公。[5][4]陈法念上任新州刺史后,以孝义为准则,教导当地的溪峒(指当地的少数民族),使社会风俗得到整顿,奸邪行为得到遏制,盗贼也销声匿迹因而被推举为“酋长”,并子孙世袭。 陈法念崛起于岭南,成为岭南最有势力的地方首领。[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