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口槭(学名:Acer fenzelianum)是无患子科槭属的植物,属于落叶乔木,通常高16-20米。主要分布在越南以及中国大陆的云南等地,生长于海拔1,100米至1,500米的混交林下。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且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中,保护级别为濒危(EN)。 形态特征
落叶乔木,通常高16-20米。树皮灰色或深灰色,平滑。小枝细瘦,圆柱形;当年生枝淡紫色或紫绿色,密被淡黄色绒毛;多年生枝淡黄灰色或深灰色,具褐色圆形的皮孔。 叶近于革质,基部圆形或阔楔形,外貌近于倒卵形或长圆倒卵形,长10-13厘米,宽6-10厘米,浅3裂;裂片向前直伸,三角卵形,先端渐尖;裂片间的凹缺钝尖,深达叶片的1/5-1/4;上面深绿色,除叶脉的基部微被短柔毛外,其余部分无毛;下面淡绿色,网脉显著,除主脉密被绒毛外,其余部分无毛;主脉3 条,直达裂片先端,在上面显著,在下面凸起,侧脉在上面通常仅微现,在下面显著,叶柄长2-3厘米, 粗壮,密被淡黄色绒毛。
花的特征未详。翅果紫黄色,4-6枚,生于被灰色或淡黄色绒毛或近于无毛的圆锥果序;小坚果凸起,长圆形,长1-1.2厘米,宽6-8毫米,网脉显著,具宿存的长绒毛;翅与小坚果共长3.5-3.8厘米,宽1.5厘米,张开成钝角;果梗长1-1.5厘米,嫩时被短柔毛,渐老时脱落。花期不明,果期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