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勐捧镇-抖音百科
勐[měng]捧镇位于镇康县东北部,距县城南伞47公里,东连永德县,南连勐堆乡,西与缅甸红岩接壤,北与保山市龙陵县隔江相望,是中、缅两国,保山、临沧两市,龙陵、永德、镇康三县的交接地段。全镇国土总面积586平方千米,有耕地面积67970亩(其中:水田21714亩,旱地46256亩)。辖16个行政村1个社区123个自然村240个村(居)民小组,2020年末,全镇户籍总人口45913人,其中农村常住人口9618户43062人,主要居住着汉、彝、佤、苗、傈[lì]僳[sù]、傣等13个民族;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达5.8亿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1500元。有国境线21公里,中缅界碑从105至110,有边民互市点2个,有4个边境行政村,12个抵边自然村1005户4523人。[1]境内山水环绕、空气清新、水资源丰富,集镇驻地坝区面积34.6平方公里,坝区有4条河流穿境而过,怒江流经这里出境,临沧边境线从这里开始,地理位置十分特殊,是“两国两市三县”的交接地段和交通要道、是临沧通往G56杭瑞高速和德宏芒市机场至昆明的必经之路,也是发展“沿边商贸、旅游服务、民族文化”的边境特色小镇。随着瑞丽至孟连沿边高速公路开工建设,培育内联外通沿边经济节点、服务“一带一路”倡议的优势更加凸显。 地理环境
勐捧坝区面积34.6平方公里。辖区内高山河谷相间,地势东高西低,最高海拔2680米(石竹林山),最低海拔500米(怒江边大沙坝),海拔相对高差2180米,属低山窄谷地貌,山区面积占93.8%,年均气温18.2℃,年降雨量1620毫米,立体气候显著,光热资源丰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全年无霜,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适宜核桃、甘蔗膏桐等多种经济作物种植;根据气候条件全镇16个村委会划分为冷热两大片区,即勐捧坝区周边和怒江河谷一带属于山区半山区河谷热带亚热带地区,立体气候比较明显,全镇呈现出了高寒冷凉山区和低热河谷坝区并存相间的季风气候。土壤成份有黄壤、红壤等。地处东经98~48’57’一99~09,30·,西经23~57,09·一24‘15,32·之间,镇政府地处东经98~58’31*,北纬24~03,43·。耕地面积64684亩,其中:水田21129亩,旱地43555亩,粮 食总产量13458吨。 自然资源
勐捧镇地域内多属喀斯特地貌,地势北高南低,境内山峦起伏,丘陵河谷相间,奔腾不息的怒江自东向西穿境而过,南捧河、难碰河、大竹棚河、四楞坝河分别发源于勐捧境内。地下矿产资源丰富,布有煤、铁、锡、铅、锌等多种矿藏资源。辖区内最高海拔2680米,最低海拔500米,年平均气温18.2-19.4摄氏度,年平均降雨量1624.7毫米,年均日照1916.2小时,气候炎热,属亚热带雨林气候,土壤肥沃,适于各种作物种植,素有镇康“粮仓”之称。境内土地、水利、矿藏资源丰富,地热资源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