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正

大中正
大中正[1][2][3]中国古代的一种官职名称,最初出现在曹魏时期,由司马懿设立。其职责包括评定人才并将其划分为九个等级。这一制度在南朝齐、梁时期也得到了重视。

历史沿革

大中正在曹魏齐王芳统治期间,由司马懿推行,作为中正之外的一个职位,负责区分人才并划分成九个等级。到了南朝齐、梁时期,这一职务仍然受到重视。

职责与选拔

大中正通常是由当地的人士担任,他们通常是中央政府的官员,如公卿或台省郎吏。这些被选为大中正的人应该具有良好的品德和才能。这种选择标准确保了大中正能够公正地履行他们的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