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热,本来是一个中医学的病证名,指因内伤劳损所致脏腑失调、虚弱而生内热、内热进而化虚火的症状。后被引用,指国学热的过热现象,成为一个网络热词。虚热病21世纪初,易中天、王立群、于丹等一批教授在电视上解读传统文化,引发民众对传统文化亲近和阅读的热潮。国学热的出现,迎合了当代国人的心理,面对舶来文化的冲击,传承数千年的国学会让人产生归属感。但与此同时,国学的“大众化”也屡屡成为商业炒作、赚钱的噱头。 名词由来
虚热病21世纪初出现后,各种“国学培训班”红火,有人认为我们迎来了“国学热”现象。对此,备受观众喜爱的明星学者钱文忠说,“这十年来,传统文化,或者说一些人说的国学,确实看起来很热,但我个人并不看好这种‘热’。好比人体温度需要正常才健康,国学也应该保持正常的温度,不应过冷,也不该过热。” 正常的、理性的、适度的“国学热”是值得期待的,怕就怕国学患上“虚热病”,更怕一些所谓的国学大师成了“传销大师”,所作所为不是为了国学而是围绕市场、销蚀和侵蚀国学,是在贩卖和糟蹋国学。这样的“热”肯定是百害无益,更会毒害“不知情者”或者欺骗理性思考能力较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