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国珍

厦门大学兼职教授
陈国珍教授(1916年12月1日-2000年),分析化学家和化学教育家,福建厦门人。1938年毕业于厦门大学化学系。曾任福建省建设厅技术员、技士,厦门大学助教、讲师。1951年获英国伦敦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历任厦门大学化学系主任、教授、校长助理,第二机械工业部生产局总工程师、副局长,国家海洋局副局长、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海洋学会第一、二届常务理事,中国化学学会第二十届理事。是第五、六届全国政协委员。长期从事分析化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曾成功地研究出能远距离迅速得到生产过程数据的分析方法。著有《分光光度法》、《海水分析化学》等。

人物生平

陈国珍,分析化学家和化学教育家,毕生致力于分析化学的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培养了众多的分析化学人才。他是研制中国原子弹氢弹和核潜
艇等尖端技术的参与者,为中国的核科学事业和海洋科学技术事业做出了贡献。 1916年12月1日,陈国珍出生于福建省厦门市一个小职员家庭。由于家庭经济据,1934年他在厦门同文中学高中毕业时,父亲希望他找个工作以便养家糊口。厦门大学报考日期截止的那一天,几位同学邀他一起去报名。在陈国珍的要求下,父亲勉强同意,考试结果陈国珍高中红榜。
入学后,陈国珍学习刻苦。卢嘉锡是该班普通化学课的助教,当批阅陈国珍的第一份实验报告时,发现他不仅字迹工整,而且对实验现象观察仔细,解释清楚,认为他是一棵好苗子。卢嘉锡特地拿着这份实验报告找到陈国珍本人,给他更多的指导和勉励。他们就这样相识了,既是师生,也是知心朋友。现在陈国珍家里还珍藏着两本他大学时代的作业本,一本是他在1935年二年级阶段学习定性分析化学的实验报告,一本是他在三年级阶段学习物理化学的实验报告。报告上还有卢嘉锡批改的红色英文字,同样清丽工整。从这两本实验报告可以看出陈国珍学习是十分认真的、刻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