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眼症(dry eye syndrome),[1]又称角结膜干燥症,[4]俗称眼干,[3]一种以泪液分泌障碍导致眼睛干涩为主要症状的病症,[7]是泪液质量或数量异常或动力学异常,导致泪膜稳定性下降,并伴有眼部或眼表组织病变的多种不适。[3] 干眼症的特征是泪膜稳态的丧失并伴有眼表症状,其病因包括泪膜不稳定、泪液高渗性、眼表炎症与损伤和神经感觉异常。临床症状以眼睛干涩感、异物感、烧灼感、畏光、视物模糊和视物疲劳最为多见,部分患者很难确切形容其感觉,仅形容为“眼不适”。轻度的干眼症不影响或轻度影响视力,中、重度干眼症可出现角膜缘上皮细胞功能障碍,角膜变薄、溃疡甚至穿孔,也可形成角膜瘢痕,严重影响视功能,从而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甚至产生抑郁等心理问题。[2] 干眼症的治疗包括两方面,即消除病因、缓解症状和保护视功能。[4]局部给予润湿药物(滴眼剂、眼膏剂)是干眼症的首选方法,其作用直接、疗效显著、用量较小,仅在严重病例可考虑全身给予维生素A、维生素E或糖皮质激素。化学药治疗可采用不含防腐剂可保持水分湿润的局部滴眼剂,以促进泪液的分泌。目前尚无有效的全身治疗方法,为了减少痛苦可频繁滴入生理盐水、人工泪液或抗生素眼膏;或用电烙封闭小泪点,以减少泪液的流出。对于眼睑闭合不全所致的眼球干燥,可行眼睑成形术或佩戴眼镜。还可以选择具有滋补肝肾、养阴生津、健脾益气等功能的中成药。[3] 病因
干眼症的发生与易感体质、环境污染、过度用眼等因素相关。干眼症与眼部血液供应不足也有关。眼睛的血液供应减少,不能充分地滋养眼睛内部的结构,眼睛的视物能力会相应地下降;眼周还有很多肌肉与眼睛的视物能力密切相关,若眼睛周围肌肉的血液循环不畅,导致肌肉细胞得不到应有的营养,也会影响眼睛的视物能力。[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