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村收费

社会现象
围村收费,是指村里将自己的土地、道路圈起来,进行一定的开发利用并收费的一种社会现象。[1]
随着城镇化的拓展,租房、旅游、停车、借道等行为,都会打破村落原本的秩序,并且道路等设施也需要成本维护。但在收费合理上,引发了种种冲突。[1]2020年9月,东莞黄江镇社贝村开始尝试“围村收费”,“围村收费”经村民代表大会通过,并报上级主管部门批复同意。这样的情况在大岭山镇同样出现。“围村收费”逐渐被群众广泛关注。[2]2021年,东莞市交通局正式通知要求各园区管委会、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对辖区内涉及公路及公路用地范围设置的停车泊位、岗亭、卡口和收费等进行逐一排查,发现违法违规行为立即整改。[3]2022年2月22日,东莞市政府对外发布《东莞市村(社区)停车规范管理指导意见》。[4]
随着城乡一体化建设和乡村旅游发展的推进,乡村可通过调研、论证,推动形成更合理、更规范、更可预期的集体土地使用模式。部分“围村收费”现象暴露出涉及公共资源的使用与配置的问题,这需要相关部门给予正视,并针对问题及时出台举措,加强规范治理。[5]

发展沿革

随着城镇化的拓展,租房、旅游、停车、借道等,都会打破村落原本的秩序,何况道路维护等,本来也需要成本。从这个角度看,村里有收费的理由和动机。[1]围村收费是指村里将自己的土地、道路圈起来,进行一定的开发利用并收费。[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