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华管鞭虾-抖音百科
中华管鞭虾(学名:*Artemesia longinaris*),俗名红虾、大脚红虾、红落头虾、毛竹节虾,是十足目管鞭虾科管鞭虾属的节肢动物。体表呈浅橘红色,各腹节后缘有红色横带,尾扇后半部呈红色。因第1触角触鞭较宽左右合起来呈管状而得名。中华管鞭虾分布于印度、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日本。在中国黄海南部、东海和南海亦有分布,栖息于泥质或泥沙质海域。有一定的游泳能力,大部分时间在底表活动或潜伏底内。以浮游生物、栖底生物为食。繁殖期在6-10月。中华管鞭虾是闽东北海域重要的经济虾类资源,是沿岸张网作业和近海拖虾作业重要的捕捞对象,可鲜食或制成虾干、虾仁。虾仁色泽鲜红,是制作冻虾仁的重要原料之一,用于出口或内销,具有一定潜在的开发利用价值。 形态特征
中华管鞭虾体长28-82毫米,甲壳薄而软。额角短而平直,伸至第1触角柄第1节末端,上缘具8-11齿,其中3-4齿位于头胸甲上。头胸甲上具眼上刺、眼后刺、触角刺、胃上剌及肝刺颈沟达头胸甲背部肝沟和心鳃沟显著。腹部第3-6节背中部脊起,第2腹节的不明显。尾节长度约为第6腹节的1.5倍,具中央沟,末端尖,无侧刺。眼大,眼柄粗短。第1触角鞭薄宽而长,其长度超过头胸甲的1.5倍,上鞭较狭而稍长于下鞭,下鞭扁宽,均向内侧纵曲,而上下两鞭合成为半纵管,从此左右鞭相接合面成一管状,其基部再与第2触角鳞片相接合而成为通水路。第3颚足伸达第2触角鳞片顶端,其外肢短小,不达座节的中部。第1步足最短,具基节刺及座节刺第3步足细长,尤其腕节特长,指节约为掌节的1.5倍,末端尖直,两钳内缘列生小栉;5对步足均具外肢。雄性交接器前部近侧缘有2对突起,其前缘生有许多微小齿。雌性交接器具一长椭圆形的突起,上生有毛,后部稍狭,该突起的前方有一圆形突起,其中央稍凹,周围生有毛。身体棕红色,上有淡紫色斑点,第1触角鞭、尾节、第1-6腹节的末缘及各腹肢的颜色较深。腹节有较深的红色横带。[1] 季节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