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杠坡战役

川军与红一军团的战役
青杠坡战役是中国共产党在遵义会议后打的第一仗,也是四渡赤水的发端之役。这场战役发生在一个不足2平方公里的葫芦形隘口中,共产党军队在毛泽东的指挥下与国民党军队进行了激烈的战斗。[2]
1935年1月28日,红军多个军团在赤水周边受阻,川军封堵了红军北渡长江的路线。中革军委认为需消除敌军堵截,才能确保红军前进。红三、五军团向川军郭勋祺部发起进攻,但郭部凭借有利地形和装备优势进行压制。红军经多次冲锋并付出沉重代价后,终于占领主阵地营棚顶。此外中革军委还在土城召开紧急会议,决定放弃北渡长江计划,改从土城西渡赤水。危急时刻,朱德、刘伯承前线指挥,毛泽东令干部团冲锋。干部团战士勇猛反击,敌人大败。青杠坡战斗后,红军撤出并分三路一渡赤水。[1]
青杠坡战役对川军郭勋祺部造成了重大打击,尽管红军在这场战役中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但战役的结束却为红军带来了新的转机。在绝境之中,红军虽然未能直接取得胜利,但战役的激烈程度迫使红军采取了一渡赤水的行动,出其不意地摆脱了尾随追击的敌人。这一行动标志着红军在军事战略上实现了从被动到主动的转变,成为了红军最终转败为胜的重要分水岭。[2]

概述

这是遵义会议后毛泽东指挥打的第一仗,是四渡赤水的发端之役,是共产党军事史最能展现领导人英雄 气概的一幕——中国共产党后来的两代领导核心、三任国家主席、一任国务院总理、五任国防部长、七位元帅、一百多名将军,当时全部集中在一个不足2平方公里的葫芦形隘口中[áo]战,三任国家主席、五任国防部长、七大元帅、150多位将军,全部集中的这个不足2平方公里的葫芦形隘口中鏖战。血战青杠坡,血染赤水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