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普胜(?—1359年),元末红巾军将领,出生于无为州庐江县(今安徽庐江)。他以善用双刀著称,被称为“双刀赵”。由于功绩卓著,他引起了陈友谅的忌恨,最终被杀害。[1][2][3] 人物生平
赵普胜(?-1359年),巢湖庐州路无为州庐江县(今安徽庐江)人。元末红巾军将领。善用双刀,故号“双刀赵”。[4]至正十一年(1351年)徐寿辉在蕲州起义,赵普胜会同俞廷玉父子(俞通海、俞通源、俞通渊三子)、廖永安兄弟(弟廖永忠),以巢湖为根据地,发展水师,有水军千艘。十二年(1352年),赵普胜等配合天完军攻占太平诸路,继而攻下安徽无为、铜陵、池州、安庆等地,占江西湖口、彭泽一带。十三年(1353年),天完都城陷落,赵普胜退守巢湖结寨自保,发展有两万余众。十 五年(1355年),天完政权重振于汉阳,遂又投奔徐寿辉。[5]进驻枞阳,再取安庆。陈友谅忌讳赵普胜战功赫赫,又有谣言说赵普胜欲归吴者。至正十九年(1359年)九月,陈友谅诈以会军为期,将赵普胜邀至安庆,赵普胜不疑有他,如期赴约,陈友谅闻其至,且烧羊出迎,于雁水义登舟见陈友谅,陈友谅以图谋不轨的名义杀赵普胜,挟徐寿辉,移都江州(今江西九江),自立为汉王。[6]
人物事件
书上都说赵普胜后来为陈友谅的得力将军,战功显赫。朱元璋想夺陈友谅的地盘,但苦于赵普胜把守着安庆和池州一线,抵挡了朱元璋的西进。朱元璋的大将军徐达多次进攻都被赵普胜给打了下来。在正面打败赵普胜无望的情况下,朱元璋利用陈友谅生性多疑的性格特点,使反间计,谎称赵普胜意欲投靠他,气得陈友谅在根本没调查的情况下就杀了赵普胜。[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