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亚伯达爪龙-快懂百科
亚伯达爪龙(学名:Albertonykus)是一种生活在上白垩纪马斯垂克阶早期的阿瓦拉慈龙科兽脚亚目恐龙,化石发现于加拿大亚伯达省的马蹄峡谷组。亚伯达爪龙的模式种是北方亚伯达爪龙(A. borealis),是由尼克拉斯·朗里奇(Nicholas Longrich)和菲力·柯尔(Phil Currie)在2008年命名。论文在2008年公布于网路,但正式发表于2009年。属名意为“亚伯达省的爪”,种名意为“北方”。 形态特征
亚伯达爪龙的身长估计值为70厘米,是已知最小型的北美洲阿瓦拉慈龙科恐龙。亚伯达爪龙具有极短的前肢、修长的后肢、长而硬挺的尾巴,手部只有一个手指,上有大型指 爪。虽然目前没有发现亚伯达爪龙的颅骨,但根据发现于蒙古的近亲,可以建构出亚伯达爪龙的外形。亚伯达爪龙具有修长的口鼻部,内有微小的牙齿,相当类似现今的犰狳、食蚁兽。亚伯达爪龙可能食虫动物,使用单一指爪挖开树木,以里面的昆虫为食。如同其他阿瓦拉慈龙科,亚伯达爪龙的前肢相当适合挖掘,但因为过短而不能挖掘出洞穴。 根据目前的化石纪录,蚂蚁虽然在白垩纪就已出现,但不是常见的物种,而有建立土冢习性的白蚁,要到始新世才开始出现。因此,包含亚伯达爪龙在内的阿瓦拉慈龙类,可能以木栖性白蚁而食。在马蹄峡谷组发现过的硅化木,经常发现内部洞孔,被推测是白蚁筑巢的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