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西矿业学院

1958年建于黑龙江的公办大学
鸡西矿业学院是黑龙江科技学院的前身。1958年,由鸡西煤矿学校、哈尔滨煤炭干部学校合并升格为鸡西矿业学院。1981年,改称黑龙江矿业学院。2000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黑龙江科技学院(学校原是国家煤炭工业部直属管理的部属院校,现为黑龙江省教育厅直属管理的地方重点大学,校址:黑龙江省哈尔滨松北区糖厂街1号)。[1]

简要概况

由鸡西矿业学院发展而来的黑龙江科技学院,学校是黑龙江省唯一一所以矿业为特色的多科性普通高等学校,也是国家教育部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院校。在60多年的办学历程中,学校始终践行“厚德博学、强吾兴邦”的校训,铸就了“自强不息、创业创新”的办学精神,培养出了6万余名优秀人才,为区域经济和我国煤炭工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1953年4月,鸡西、鹤岗煤矿工业学校变更隶属关系,均归中央人民政府燃料工业部煤矿管理总局领导。根据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颁发的《中等技术学校组织编制》,开始对学校机构进行了调整并部署两校合校具体事宜,决定鹤岗煤矿工业学校迁到鸡西,与鸡西煤矿工业学校合并,开设煤田地下开采、矿山机电、矿山机械制造3个专业。鹤岗煤矿工业学校的前身是鹤岗矿务局技术学校和职工学校,主要是短期培训技术工人和在职干部。1946年2月,鹤岗矿务局决定将技术学校和职工学校合并,成立鹤岗矿务局职工技术学校,同时从东北工业部长春干训班划拨48名学生来校学习。1946年5月初,中共松江省委任命董思维为鹤岗矿务局职工技术学校校长,董思维到校后,对学校进行了全面整顿。为加速学校建设,7月份学校组织教师参观团,赴南满参观,学习办学经验。同时,派人到上海武汉等地招聘教师。到10月份,教师队伍已达到30多人。8月份,东北工业部教育处召开首次教育工作扩大会议,董思维校长参加了会议。会议制定了教育方针,即政治与技术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教、学、用相结合。根据这个教育方针,学校编制了采煤、机械、电机、土建四个专业的教学计划和教学进程。组织编写讲义,并开始筹建实验室、实习工厂。10月份,学校改称为鹤岗工科高级职业学校。从此,学校开始转向正规的中等专业教育,为煤炭生产培养中级技术人才。鹤岗工科高级职业学校后来改为鹤岗矿山工业技术学校,1952年11月,鹤岗矿山工业技术学校改称为鹤岗煤矿工业学校。
1953年10月,在鸡西新建的校舍中,教学楼,第一、二学生宿舍、学生食堂和4栋家属楼共1.9万平方米竣工交付使用。到1954年1月,鸡西鹤岗两校合校工作全部结束,合校后称鸡西煤矿学校。1958年鸡西煤矿学校、哈尔滨煤炭干部学校合并升格为鸡西矿业学院。

历史沿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