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伯遒

许伯遒
许伯遒,昆曲曲家、笛师。名闻铎,以字行。或作进遒,号柯。官宦世家。原籍浙江海宁。从小随父宦游,久居杭州。受家庭熏陶,8岁即能吹笛。又经名师俞粟庐、方萼亭、赵同寿指授,融会贯通,自成一家。笛音饱满、醇厚、宽亮,有“满口风”、“笛王”美誉。俞粟庐曾面赞曰:“大江南北两支笛,一为小儿振飞,一为伯遒兄也。”

人物生平

许伯遒(1902-1963),自幼受家庭熏陶(他的爷爷友皋公能唱昆旦,喜吹笛),又天赋禀厚,十岁时已能按谱奏曲,颇有昆味。他先从名笛师方萼亭学笛,十四岁那年,在上海一次昆曲清唱中,吹奏《千忠戮·惨睹》被昆曲宗师俞粟庐先生发现,把他叫到身边来说:“小弟弟,你的笛可比美阿荣(李荣忻《十五贯》正笛),有工夫到我家来拍曲。”在粟老及俞振飞先生父子的指导下,他掌握了俞派的唱法气口,吹奏技巧又有突飞猛进,大约二十岁后,就有了“笛王”的称号。(按:当时享有“江南四大笛王”称誉的有上海俞振飞、许伯遒、嘉兴许鸿宾昆山李荣忻。)伯遒的笛音饱满,醇厚宽亮,昆曲界有“满口风”的美称。许闻佩说他的吹奏是:“虽新声变调,遵律吕不差;役心御气,扬宫羽于丹田,得其伴奏,舒畅惬意”,这个分析是恰如其分的。
30年代初迁居上海,于国华银行习笔札之职。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梅兰芳在天蟾舞台演出,慕名邀其伴奏昆曲,开演时置特别牌,书“特烦名家许伯遒撅笛”。此后梅兰芳演出昆剧必聘其吹奏,梅剧团笛师马宝明甘居其副。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程砚秋在上海演出《刺虎》,亦由其伴笛。与俞振飞交往、合作更多。1955年应俞振飞之邀,由银行文书主任调入上海市戏曲学校任音乐教师,历时8年,培养了顾兆琪等优秀演奏人才。精通古典文学,擅书法、金石,课余常教学习字,因之昆剧演员、音乐两班学员中颇多善书者。1956年及1958年梅兰芳剧团赴浙江江西陕西演出时,仍请其襄助演奏。现存其昆笛录音,以梅兰芳言慧珠、俞振飞合演之《游园惊梦》为最佳。手书《度曲百粹》集时尚之曲,经家人保存,1990年在台湾出版。
伯遒认识梅兰芳先生时间很早,可远溯到一九一六年十一月下旬,那时梅先生到杭州第一舞台演出,伯遒看了他演出的《黛玉葬花》、《穆柯寨》、《佳期拷红》几出,经族伯许明先生介绍,在化妆市见到梅先生。梅先生和大家一一握手,含笑说:“昆曲出在南方,你们听哪句腔唱得不准,哪个字念得不合适,请你们告诉我。”他们见名震一时的梅兰芳,态度如此和蔼,说话那么谦逊,都结结巴巴地挤出一句:“唱得好,做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