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粪海胆(Hemicentrotus pulcherrimus)是一种海胆,仅有一种,广泛分布于太平洋西部海域。1864年,美国工程师和海洋学家亚历山大·阿加西兹(Alexander Agassiz)首次描述这种海胆,并将其命名为Psammechinus pulcherrimus。马粪海胆的壳坚固,呈半球形,直径30-40毫米,最大可达60毫米。反口面向下,略微隆起,口面向上,平坦。步带区和间步带区宽度相等,但间步带区膨起程度更高,使壳形从口面向上接近于圆形的正五边形。马粪海胆对裙带菜、海带和孔石莼的摄食率均明显高于其他海胆,但其对孔石莼[chún]的摄食率高于海带和裙带菜。马粪海胆是一种可食用的物种,主要从九州至福岛沿海地区捕捞。 形态特征
壳坚固,半球形,直径30~40毫米。反口面低,略隆起,口面平坦。步带区与间步带区幅宽相等,
但间步带区的膨起程度比步带区略高,因而壳形自口面观为接近于圆形的圆滑正五边形。成体体表面大多呈暗绿色或灰绿色,壳 面有棘,长5~6毫米,密生于壳的表面,棘的颜色变异较大,色泽以暗绿色居,但灰褐、赤褐、灰白乃至白色的棘亦时有发现。大棘短而尖锐,密生在壳的表面,长度仅有5~6毫米。每片步带板上生有大疣1个、中疣5~6个、小疣若干个。顶系隆起较低,第1眼板和第5眼板与围肛部相接。生殖板及眼板上都密生着许多小疣。管足孔的排列方式为每4队构成一个弧,管足内的骨片为C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