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第二十五中学

中国北京市东城区境内公办中学
北京市第二十五中学是一所位于北京市东城区的全日制公立完全中学。学校的前身是由美国基督教公理会传教士白汉理于1864年创建的“男蒙馆”,主要提供小学教育。1902年,学校经过重建并更名为育英学校,成为北京近代教育史中最早引进西方科学、开展现代教育的学校之一。1952年,学校由私立转为公办,并更名为北京市第二十五中学。1958年,学校被评为北京市十所“红旗学校”之一。1996年,学校由公办转为民办公助办学,2009年再次转为公立中学。截至2014年11月,学校设有高中部、初中部、国际部三个教学序列,占地面积15416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6348平方米,在编在岗教职工190人,其中专任教师158人,共有46个教学班,学生总数为1500人,其中普通高中19个教学班,学生614人,中加合作办学5个教学班,学生94人,初中22个教学班,学生792人。2020年4月26日,学校入选北京市第二批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达标学校,2020年5月,入选北京市中小学科技教育示范学校名单。此外,北京二十五中的校园内还保存有贝满女中建筑遗存。2021年3月30日,北京市第二十五中学成为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数字化教学示范校。

历史沿革

男蒙馆时期

同治三年(1864年),学校前身“男蒙馆”,由美国基督教公理会传教士白汉理创办,以小学教育为主,成为北京市第一所教会学校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男蒙馆”在义和团运动中被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