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尹

张学尹
张学尹(1775年-1851年),字子任、少衡,晚年号听翁,是清朝官员,出生于湖南湘阴县。他于嘉庆十六年(1811年)考中进士后,历任福建归化、莆田闽清等县知县,并因政绩优异而升任台湾府北路理番同知,代理兴化府同知。之后,他主持宛南、濂溪、石鼓等书院,治经讲学三十年,著有《春秋经义》、《周易辑义》等200余卷。

人物生平

嘉庆十六年(1811)年,学尹中进士,后奉父丧归葬而迁居黄柏[duàn]大河塘。服丧后,分发福建,署归化、蒲田县事,补闽清县候官知县,因政绩优异,[zhuó]台湾府北路理番同知,代理兴化府知府。为官勤于政事,清正恤民。在归化时,提倡植竹造纸,归化纸数福建第一。莆田历年积案4000余起,张学尹到任出榜开列案由,标明讯期,当事人按时听审,仅3月全部结案。有都司廖起贵妄报平海渔户行劫,副将庆善奉命领兵到莆田清剿,张学尹用计羁留,并连夜疾行百里,抵港口总督署查阅渔船出入册,得知平海渔船在所报行劫月并未出海,辩明其诬,使平海渔民幸免于难。
张学尹在台湾任上,善处涉外关系,用法律约束官吏,惩治贪赃枉法者,亲自训练兵卒缉盗安民,并创立义学以兴文教。以台湾富饶,正拟多有建树,然为忌者所诬去官。当地建“雨耕祠”以纪念。
张学尹博学能文,尤精经史。罢官归里后,治经讲学30年,潜心研究经学,于《易》、《诗》、《春秋》皆有著述。善诗古文辞,有名于时。史评其文雄伟离奇,居“湖南五家”之一。主持宛南、濂溪诸书院。自道光二十一年(1841)至咸丰初,一直主讲石鼓书院,以经术造士,从学者众,成名者也多,为石鼓书院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其门生显贵者左宗棠彭玉麟、陈源豫等,咸丰元年(1851)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