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振孙-抖音百科
陈振孙(1179年-约1261年),初名瑗,字伯玉,号直斋,浙江安吉县梅溪镇人,祖籍平阳陈营(今苍南龙港镇江山北店村)。南宋时期的藏书家、目录学家。他在少年时代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环境的影响,勤奋学习。曾任台州知州、嘉兴知府等职。淳祐四年(1244年),担任国子司业。晚年以宝章阁待制的身份退休。他是一位博古通今的学者,拥有丰富的藏书,共计5万多卷。他还模仿晁公武的《郡斋读书志》,创作了《直斋书录解题》这一重要的目录学著作。陈振孙去世后,被追赠为光禄大夫。[1] 人物经历
陈振孙最初在鄞县担任学徒,随后在宁宗、理宗时期,历任溧水、绍兴、鄞县的教授。嘉定年间(1217年至1224年),他成为江西南城县的县令,并开始收集书籍。宝庆三年(1227年),他担任兴化军(位于福建省莆田市)的通判。端平三年(1236年),他以朝散大夫的身份管理台州,并被任命为浙东提举。次年,他转任嘉兴府知府。淳祐四年(1244年),因其精通经典学术,被任命为国子司业。淳祐九年(1249年),他晋升为宝章阁待制并退休。陈振孙一生致力于藏书和目录学的研究,他的藏书楼名为“直斋”。[2] 藏书成就
陈振孙自幼喜爱藏书,尤其在担任兴化军通判期间,他广泛搜集了当地藏书家的藏书,包括郑寅、李馥、方渐、郑樵、林霆等人。在江西南城县任县令时,他也抄录了许多珍贵的书籍,如唐代元度所著的《九经字样》,这是一部非常古老的版本。此外,他还复制了一些官方禁止印刷的书籍,如《奉诏集》《亲征录》《龙飞录》《思陵录》等。他的藏书楼“直斋”积累了多达51,480卷的书籍。周密在《齐东野语》中提到:“近年来只有直斋陈氏的藏书最多,他曾任职于莆田,传录夹漈郑氏、方氏、林氏、吴氏的旧书达到五万一千一百八十卷,并且仿照《读书志》撰写了解题,极为详细。”实际上,陈振孙不仅在莆田收集书籍,他在浙江、江西、福建等地任职期间,也不遗余力地向当地的学者和藏书家请教,购买和抄录书籍,极大地丰富了他的藏书。在他的《直斋书录解题》中,有许多内容都体现了他辛勤收集书籍的经历。经过多年的努力,他将自己的研究成果按照晁公武的《郡斋读书志》的形式,编写了一部私家藏书目录——《直斋书录解题》,共56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