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雷德里克·桑格(1918年8月13日-2013年11月19日),英国生物化学家,两度荣获诺贝尔化学奖。他因确定胰岛素及其他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而获得1958年诺贝尔化学奖,这一发现证明了每种蛋白质都具有独特的、确定的结构,为分子生物学的核心法则奠定了基础。1986年,桑格获得了由英国女王颁发的“功绩勋章”[1]。桑格在剑桥新建的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开发并不断改进了首个DNA测序技术,这一技术至今仍被广泛使用,并因此与沃尔特·吉尔伯特和保罗·伯格共同获得1980年诺贝尔化学奖。[2]他是历史上仅有的五位获得两次诺贝尔奖的科学家之一。[3]根据英国医学研究理事会2013年11月20日证实的消息,桑格于19日在剑桥一家医院熟睡中去世。[4] 人物经历
弗雷德里克·桑格的父亲是一名医生,因此他原先打算研究医学。但是由于对生物化学的浓厚兴趣,而剑桥大学也正好有许多生物化学先驱,桑格决定在那里攻读生物化学。桑格最终在剑桥大学获得哲学博士学位并与玛格丽特·琼·豪(Margaret Joan Howe)结婚,他们育有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 桑格完整定序了胰岛素的氨基酸序列,证明蛋白质具有明确构造,于1958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他上世纪70年代提出快速测定脱氧核糖核酸(DNA)序列的技术"双去氧终止法"、即双脱氧核苷酸链中止法,又称“桑格法”,于1980年与另外两名科学家共享诺贝尔化学奖。 1983年的某一天,桑格在专心做实验时突然感到自己已经够老了,于是停下了实验并宣布自己退休,从此在自己的花园里度过了大部分余生。